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十五) 穴位埋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层的炎症性病变,以溃疡糜烂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直肠,亦可遍及全部结肠。临床常为慢性持续,反复发作,也可急剧起病而呈暴发性。腹泻为其常见症状,多呈血性粘液便,并有程度不同的腹痛、里急后重。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以20-4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1]。


临床症状[2]主要有腹泻、肠出血、腹痛、食欲不振与恶心呕吐以及腹部体征等。腹泻,多为粘液血便、水样便,粘液便、稀便等粪便异常,尤其是血性粘液便几乎成为本病所有活动期病人的必有症状,也常常是轻型病人的唯一表现。轻者每日2-3次,重者每l-2小时排便1次。肠出血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初的主要症状之一,多数情况下血混于液体粪便中,便秘时可附着于粪便外面。腹痛,轻型和缓解期病例可无此症状,慢性反复发作的病人常有腹痛,尤其是疾病发展超过直肠时更多见。腹痛多为轻度到中度痉挛性痛,多在左下腹,多数情况下是阵发性、短暂、轻微的腹痛,有腹痛-便意-排便后减轻的规律。直肠受累严重者有里急后重的症状。食欲不振与恶心呕吐常为中度或严重结肠炎的症状。腹部体征,轻者除下腹有压痛外,多无其他体征。重型病例可有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部分病人于左下腹可扪及腊肠状条索样块物,为结肠增厚或痉挛所致。全身表现,轻者常不明显,重者可有发热,心率增快,衰弱、消瘦、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营养障碍等表现。


埋线治疗取穴[3-5]:大肠俞、足三里、天枢、三阴交、止泻(神阙上5分)、上巨墟。操作:用PGA或PGLA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法,或者胶原蛋白线注线法,每2周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


典型病例:刘某,女,32岁。腹泻1年,每天大便7-8次,粘液血便,里急后重,左下腹痛。乙状结肠镜检查:粘膜明显充血水肿,距肛门7-16cm处粘膜粗糙,可见溃疡多处,大小不等,表面附有白脓苔,粘膜糜烂触之易出血。大便培养无病原菌生长。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埋线7天后渐觉腹痛减轻,粘液血便减少,半月后又进行第2次穴位埋线,大便每天2次,偶见粘液血便,1个月后大便基本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巩固治疗2个月。随访1年未复发。(肖冠峰,周桂荣.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J].新中医,1999,1:24)


李某,男性,36岁,工人。自诉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闷疼痛,攻窜两胁,遇情志不遂则加重,喜太息,伴有嘈杂、嗳气,偶有恶心,大便时干时稀,胸闷气短。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胃溃疡,予以吗叮啉、雷尼替丁等药口服,效果不明显。我院,复查胃镜显示:胃溃疡活动期(A期)。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1 周后症状改善明显,继续巩固治疗,2W后复查,患者症状基木消失,胃镜显示:胃溃疡愈合期(H期)。(马红学.穴位埋线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2):24-25)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多数学者认为与变态反应,精神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有关,同时又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埋线治疗以调节神经改善自身免疫力为主。埋线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具有穴位封闭、针刺、放血、留针、组织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法,初为机械刺激,后为生物学和化学刺激,具有速效和续效两种作用。其机理为多种刺激同时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的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经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后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来调整脏器机能状态,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防御能力[6]。


张光奇等[7]研究穴位埋线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粘附分子CD44、 CDS、及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CD44、CD54及血清中T细胞IL-2含量较正常鼠低(P< 0. O1),埋线后能显著提高组织中CD44、CD54含量,且优于SASP药物组,在提高血清中T细胞IL-2含量上,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埋线组与模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 05)。认为穴位埋线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崔氏等[8]观察足三里穴位埋线对脾虚证大鼠兔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穴位埋线对脾虚大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对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亦能明显提高,并能增加脾虚大鼠的脾重指数与胸腺重量指数,提示穴位埋线对脾虚证的治疗机理可能与调节细胞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有关;周氏等[9]在胆囊穴、中脘穴和胃俞穴埋线,观察对大鼠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粘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该组穴位埋线,可以显著地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动力,解除幽门痉孪,减少胃粘膜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以及腺体增生、肠上皮化生。


大肠俞、天枢、足三里三穴为胃之下合穴,功能健脾和胃,补益强壮,统治一切胃肠瘦弱虚损之疾、三穴相配不但功专力宏,还可减轻患者在埋线后出现穴位局部组织损伤造成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和异体蛋白埋植造成的变态反应,埋线初期刺激强而短暂,后期刺激柔和而持久,可达20天或更长时间,使患病部位在较长时间里依靠这种良性刺激不断得到调整和修复,实验研究也证实,穴位埋线疗法具有短期速效和长期续效两种作用方式,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通过体液调节来调整脏器机能状态,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其免疫力。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病种之一,采用中西医药物治疗,虽有疗效但不持久且宜复发,埋线疗法见效快,疗效持久,不易复发,是当前推广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吴焕淦,潘英英.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1998,17(5):44-46

[2]徐非,潘华,陈杰.特定穴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6):41-42

[3]曾莉,谷守敏.二黄汤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20(18):2248-2249

[4]杨重兴,张红霞.溃结散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J].中医研究,2011,2,24(2):65-67

[5]罗高国,郭新侠,杨洋.穴位埋线与灸法治疗溃疡索性结肠炎疗效对比[J].上海针灸杂志,2012,11,31(11):822-823

[6]郑祥容,温木生. 埋线疗法治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

[7] 张光奇,向开维,杨孝芳,等.穴位埋线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黏附分子CD44、CD54及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2,22(11):765-768.

[8] 崔瑾,欧桂珍,杨涛.穴位埋线刘脾虚证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9.14(6):14.

[9] 周友龙,张丽蓓,中霞.穴位埋线对大鼠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粘膜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9.14 (6) : 17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 兰州 730020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 730020   3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735100  4甘肃省张家川卫生院 741506 5.金昌市金川区中医院埋线专科733300 杨才德1 赵达2 于灵芝1 包金莲1 张晓红3 樊建林4周承蕊1 朱立云5 )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投稿热线
  • 留言
  • 位置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