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二十二)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或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与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1.颈型  即局部型,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 

2.神经根型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者,又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3.脊髓型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造成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又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中央型的发病是以上肢开始,向下肢发展;周围型的发病是以下肢开始,向上肢发展。此两型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4.椎动脉型  由于颈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 

5.交感神经型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 

6.其他型  指食管压迫型等。


埋线治疗主穴[1-3]: 颈夹脊2-7、风池、天柱、大椎。配穴:神经根型加肩井、胛缝、曲池、合谷、后溪、养老;椎动脉型加百会、四神聪、太阳、头维、三阴交、太溪、行间;交感型加百会、四神聪、心俞、肝俞、胆俞、太冲;脊髓型加足三里、太阳、外关、委中、阳陵泉、环跳、胛缝穴(位置:肩胛骨内缘压痛点)。头顶痛配风池;偏头痛配翳明后5分压痛处,一般在乳突下1cm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压痛明显处;麻木根据神经节段适当选肩井、肩髃、外关、合谷、后溪;眩晕配晕听区、四渎。高血压配血压点、曲池;耳鸣,听力减退配翳风、听会、风市、阳陵泉下2寸;肢体发凉,发热配颈部相应夹脊穴。


操作:用PGA或PGLA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法,或者胶原蛋白线注线法。夹脊穴向脊椎方向成75度角刺入或旁开夹脊穴成45度角刺入,至针尖有抵触感即退针5分。大椎穴,快速进针,缓慢送针至1.5寸深。进针时针尖略朝上,使病人有酸麻感循督脉下行,使酸麻感达到肩臂。风池向鼻尖方向进针1.5寸左右,使针感向头颈部放射,天柱穴略向脊椎斜刺,针感向颈部放散为宜,其中,胛缝穴进针3-5分,有局部酸胀为宜;养老穴取穴时手掌朝胸前,针尖向内关方向刺入。其它穴位常规操作,穴位可分为两组,每2周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


典型病例:刘某,女,48岁,教师。1990年3月16日来我院就诊。自诉;颈肩痛11年,加重半年。伴左手指麻木无力,有时发凉,握力差,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明显。查:前屈后仰旋转活动受限,左侧四、五、六椎旁压痛明显向臂手指端放射,压项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肱二、三头肌左侧反射明显减弱。X线颈椎照片提示,颈部生理曲度变直,四、五、六颈椎椎体后缘骨质增生。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经进行穴位埋线五次后,疼痛完全消失,已恢复原来工作。随访至今未再复发。(摘自:李献茂,李海祥.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124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4,增刊:69-70)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实质是中年之人天癸渐竭,肝肾精血亏虚,筋骨失其濡养,筋不能束骨,骨不能张筋,关节不利,以致颈项强直,屈伸不利,致影响颈部经络气血的运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颈部筋骨劳伤及风寒湿邪入侵等因素则可一步影响肝肾精血亏虚这一内因和经络气血痹阻这一病机环节,加速了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或督脉空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犯足太阳膀胱经,瘀滞风府,致太阳经舒畅不利,营卫不和;或因跌打损伤,致经络受损,痹血内停;或因积劳成疾,肝肾亏损,督阳不运,凝血成痹,引起颈椎病。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是年龄变化和劳损引起的颈段脊柱(椎间盘、椎骨、韧带)的退行性改变。颈椎间盘的退变及其相关组织的继发性改变,颈部的神经、血管在横切面受到挤压或刺激,或受到轴向的牵拉,使之缺血、缺氧甚至细胞变性,导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致使引起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在治疗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中临床总体评价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是肯定的,目前针灸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针灸与西药相比,显示出有较好的持续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这与针灸临床实际是相符合的。穴位埋线疗法,根据针灸学理论,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灵枢?终始》曰:“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纳而久留之”,穴位埋线疗法就是在此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使用羊肠线或其他可吸引线体对穴位进行植入,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肠线埋入相应穴位,经过多种因素持久、柔和地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4]。颈项为头颅活动之枢机《灵枢?杂病》曰:颈项不可以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针刺夹脊穴可以益气助阳使足太阳阳气得以充实,缓解诸证;颈椎病其病变组织在骨,并与患处经脉受损有关,《灵枢?本脏》中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经筋》对痹证的治疗提出“以痛为输”,强调了局部取穴的重要性。孙思邀《千金药方?用针略例第五》在《黄帝内经》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阿是穴“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理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刺灸皆验,故曰阿是穴也”。


在临床操作中[5-7],我们经常在阿是穴穿刺,阿是穴多对应“阳性点”、“筋结”或“条索”等,针灸的针感在此处比较强烈,治疗效果也好,穴位埋线更是如此。但是,笔者观察到,穴位埋线时,必须穿透“筋结”或“条索”等,否则,会在埋线处形成新的“筋结”或“条索”,反而加重了病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根性痛、根性肌障碍等一系列症状是由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继发病理改变对脊神经根刺激与压迫所产生的,在病变颈椎棘突下旁开0.5-1.5寸取阿是穴,既参照局部取穴原则,又结合了现代医学知识和科研成果。取穴时要参考现代神经解剖知识,“以痛为输”,从解剖组织学的理论上考虑,颈部阿是穴应该是治疗本病的理想穴位。在局部解剖上,颈椎棘突下旁开0.5-1.5寸的深部是项后筋膜在棘突的附着部等,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属阿是穴,针刺之可使针气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刺穴直达椎骨有消炎和镇痛作用。操作时,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拟进针穴位,另一只手持针,针体垂直于皮肤快速刺入穴位,缓慢前进到达骨面,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退针少许,再前进到达骨面,反复切割,当针下有松动感后,退针至合适深度,埋线;对于有明显的“筋结”或“条索”,要进行充分的松解,通过松解病变周围的软组织,改善和解除局部组织的粘连、挛缩、疤痕、堵塞等病理变化,解除对神经、血管刺激和压迫,消除肌紧张、肌痉挛,改善局部代谢,促进炎性致痛物质的消除,达到解痉止痛的目的。牵引疗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颈椎牵引能限制颈椎活动,解除肌肉痉挛,纠正椎后关节的错位,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改变颈椎负荷力线,使滑脱椎体复位,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以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肿胀,分解粘连,改善血液循环,以便解除肌肉和血管痉挛,增强局部的血液供应,促使颈部恢复其正常的功能,与埋线疗法结合,能提高其疗效。


【参考文献】

[1] 唐淑琴.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J].山东中医杂志,1995,14(8):358

[2] 徐三文.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150例临床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1996(3):8-9

[3] 徐三文,汪厚根,李芝兰,等.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8,(5):267-270

[4] 欧广升,李金香.挑刺埋线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4):24-25

[5] 李滋平.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推病76例[J].新中医,2000.4:24

[6] 叶立汉,陆洁英,胡亚明.穴位皮下埋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4):279-281

[7] 杨才德,王玉明,薛有平,等.平刀针埋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1):42-43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杨才德1 赵达2 于灵芝1 包金莲1 张晓红3 樊建林4周承蕊1 朱立云5)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投稿热线
  • 留言
  • 位置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