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医方集解(六)

赤带下(五)


【原文】[1]


妇人有带下而色红者,似血非血,淋沥不断,所谓赤带也。夫赤带亦湿病,湿是土之气,宜见黄白之色,今不见黄白而见赤者,火热故也。火色赤,故带下亦赤耳。惟是带脉系于腰脐之间,近乎至阴之地,不宜有火。而今见火症,岂其路通于命门,而命门之火出而烧之耶?不知带脉通于肾,而肾气通于肝。妇人忧思伤脾,又加郁怒伤肝,于是肝经之郁火内炽,下克脾土,脾土不能运化,致湿热之气蕴于带脉之间。而肝不藏血,亦渗于带脉之内,皆由脾气受伤,运化无力,湿热之气,随气下陷,同血俱下,所以似血非血之形象,现于其色也。其实血与湿不能两分,世人以赤带属之心火,误矣。治法须清肝火而扶脾气,则庶几可愈。方用清肝止淋汤。


白芍(一两,醋炒)   当归(一两,酒洗)

生地(五钱,酒炒)   阿胶(三钱,白面炒)

粉丹皮(三钱)     黄柏(二钱)

牛膝(二钱)      香附(一钱,酒炒)

红枣(十个)      小黑豆(一两)


水煎服。一剂少止,二剂又少止,四剂全愈,十剂不再发。此方但主补肝之血,全不利脾之湿者,以赤带之为病,火重而湿轻也。夫火之所以旺者,由於血之衰,补血即足以制火。且水与血合而成赤带之症,竟不能辨其是湿非湿,则湿亦尽化而为血矣。所以治血则湿亦除,又何必利湿之多事哉!此方之妙,妙在纯於治血,少加清火之味,故奏功独奇。倘一利其湿,反引火下行,转难遽效矣。或问曰:先生前言助其脾土之气,今但补其肝木之血何也?不知用芍药以平肝,则肝气得舒,肝气舒自不克土,脾不受克则脾土自旺,是平肝正所以扶脾耳。又何必加人参、白术之品,以致累事哉!

【眉批】不用参、朮、苓,极妙。此症若误认为血漏,恐其久则成崩,用参、朮、芪等药治之,多不见效,赤带反甚。若年逾四九,癸水将止,或频频见血,此崩症也。宜分别治之。


五带症古方极多,然有应有不应者,总属未得病原,此书揭透病原,故用无不效。


【方歌】


清肝止淋赤带方,归芍黑豆枣地黄;胶丹黄柏膝香附,补血清火养肝祥。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清热,平肝理气


【主治】肝肾亏虚、阴血不足、气滞血瘀所致赤带下。症见:带下而色红者,似血非血,淋沥不断,可伴见疲乏无力,腰酸膝软,心烦眠差,面色黄白少华,舌淡苔白或舌红苔少,脉细弱或浮弦。


【方解】方中白芍、当归、阿胶、红枣养血补肝;生地、丹皮凉血清肝;黑豆、生地、黄柏、牛膝清热益肾;香附理气调血。全方滋阴养血而火自抑;肝肾充足,气血调和则赤带自愈。


 如傅山先生言:“或问曰:先生前言助其脾土之气,今但补其肝木之血何也?不知用芍药以平肝,则肝气行得舒,肝气舒自不克土,脾不受克,则脾土自旺,是平肝正所以扶脾耳,又何必加人参、白术之品,以致累事哉!”


 “红枣、小黑豆:脾气受伤,运化无力,亦赤带证因之一端,傅山舍白术、山药不用,而取红枣、小黑豆益脾和营。此二味一果一谷,一脾一肾,一甘温一甘寒,相伍为用,正宜于血亏火旺脾虚之体。血证中用之确有良功。近年小黑豆难得,可用赤小豆代替。”[2]


“清肝止淋汤中主药为白芍、当归,皆重用至一两,白芍平肝益阴,当归补血以制火之炎;以生地黄、丹皮、黄柏凉血清热泻火为辅药;佐以阿胶滋阴养血并引血归经,黑豆、大枣益气养血补脾,黑豆又能活血利水解毒,牛膝引火下行;香附酒炒,舒肝调经为使药。诸药配伍,全方共奏滋阴平肝,补益脾气,清火止带之功。‘此方之妙,妙在纯于治血,少加清火之味’,以治‘妇人忧思伤脾,又加郁怒伤肝,于是肝经之郁火内炽,下克脾土,脾土不能运化,致湿热之气蕴于带脉之间,而肝不藏血亦渗于带脉之内,皆由脾气受伤运化无力,湿热之气随气下陷,同血俱下’之赤带。

应用体会 ①本方临床用于宫颈糜烂接触性出血、经间期出血等妇科病证,症见带下色赤,似血非血,或白带中带血丝,淋漓不断,伴有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身有低热,手足心发热,纳呆便溏,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而数者,效果甚佳,治愈病例较多。②应用本方时,如患者带下色赤如血,量多者,可加黑荆芥穗、生地榆等引血归经而止赤带;接触性出血,白带中常有血丝者,可加山药、黄柏(加至三钱)、茯苓、黑荆芥穗等补脾肾,泻阴火,止赤带;低热,手脚心热者,可加知母(盐水浸)、地骨皮、炒栀子等滋阴清热除烦;心烦,睡眠不安者,可加炒酸枣仁、茯神、远志等安神养心。[3]”


【按语】1.本方以带下而色红者,似血非血,淋沥不断为症状要点,辨证应兼见肝肾不足之证,如疲乏无力,腰酸膝软,心烦眠差,面色黄白少华,舌淡苔白或舌红苔少,脉细弱或浮弦。2.临床需要与经血漏下及其它妇科疾病鉴别。


【验案】


案1  赤带


赵某某,女,33岁,1990年3月20日初诊。


患赤带4年余,水血杂下,淋漓不绝,每当小便时并下红津。月经基本正常,某院查为宫糜Ⅱ度。除时有恶心外,饮食、二便调,舌边红,苔薄燥少津,脉细数而关弦。属肝经郁热,湿从火化,水血并下,合而为赤带之证。先拟丹栀逍遥散去术,加生地、橘皮、竹茹水煎服。

二诊:症情小有改善,改用傅氏清肝止淋汤原剂进服。服此方后,赤带减少,思其久治不愈,盖

因阴络受损,疲滞不清之故,随加丝瓜络、桑叶、竹茹轻泄通络之品,10剂而愈。[4]

案2  崩漏

    李某某,女,35岁,1990年10月25日初诊。产后月经失调3年,8个月来出血加重,周期紊乱,量多如注,色鲜红或有块,伴腹痛头晕,口渴心悸,纳食及二便尚好。B超查宫腔未见异常。查血小板及凝血机制正常,血红蛋白70~85克/升。舌色淡无苔,脉细数。诊为功血,曾用调整周期疗法,未获效,而来诊。辨证为肝血不足而火炽,血热妄行致崩,拟清肝止淋汤去牛膝,加地榆、茜草炭、川断,服4剂出血明显减轻,继用4剂而血止。予清海丸善后调理而病愈。[4]

案3经间期出血(排卵期出血)

赵某某,女,42岁,干部,1995年7月12日初诊。

患者5个月前,值经间期与人发生口角,后出现阴道出血,量较少,色鲜红,持续1天。以后每逢经间期出血,且血量渐多,持续2~ 3天,并伴有少腹坠胀疼痛、腰酸、口渴、急躁易怒、纳呆。此次出血量多,伴随症加重,月经量多色红,夹杂少量血块,经前乳胀,少腹痛,白带多、无臭味,孕4产2,末次月经6月29日,查舌质淡红微暗、苔薄黄,脉弦滑。


证属肾虚肝郁,冲任失和。治以滋肾清肝,调和冲任。方用清肝止淋汤加味,药用:香附10g,白芍15g,生地12g,川断12g,菟丝子15g,香附10g,阿胶9g(烊化),怀牛膝12g,丹皮15g,黄柏10g,黑豆15g,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1剂后,血少,2付尽血止,4剂后伴随症状消失。嘱每次经净后服药4剂,注意调节情绪,随访5年未复发。


按:经间期是女性肾气充足,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时期。本例患者由于平素经量较多,导致血虚不足,加之情绪波动,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下扰冲任则经间期出血。“腰为肾之府” ,肾虚不足,则腰酸腿困,肝火上炎则口渴,急躁易怒;肝郁犯脾,脾运不健则纳呆;带脉不固则带下量多;气滞湿阻于少腹,经脉不通则少腹坠胀疼痛。故治以当归、白芍、生地、阿胶养血填精;黄柏、丹皮、清肝凉血;香附理气解郁,活血祛瘀止痛;怀牛膝、川断、菟丝子、黑豆益肾固本,调和冲任;全方标本兼顾,使其郁火除,气血和,精血充足而诸症除。[5] 


案4经间期出血

许xx,女,24岁,己婚半年,1990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素体消瘦,婚前月经基本正常,自结婚以来,月经过后12天左右,即见少腹、乳房憋胀,烦热,阴道有少量血流出,色深红,持续三、四天即止,伴头晕口苦,烦热善怒,就诊时正值经期刚过。患者曾在别处就诊,持已服过的处方,系《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安冲汤”,效果不佳。查:颜面潮红,时欲太息,舌质赤,苔白略黄,脉弦略数,右关稍细。

诊断:经间期出血(阴虚肝热、脾虚气陷)

治疗原则:滋阴清肝、健脾止血。

处方:清肝止淋汤加减。

白芍30克、当归15克、生地20克、丹皮10克、黄柏10克、肾型小黑豆30克、阿胶10克(烊化)、早莲草15克、女贞子15克、焦芥穗10克、大小蓟各10克、大枣9枚,水煎服一日一剂。

在行经后期,连服8剂停药,未见经间期出血,且下次月经未至,于月经尽后56天尿妊娠试验(+)。[6] 


案5经期延长

刘xx,女,22岁,未婚。1959年8月20日初诊。

该患者素体娇弱,因情志不遂,致经期延长半月。色深红量中等。伴胸闷口苦,五心烦热,眠差梦多,乳房憋胀,胃纳不馨。查:颜面潮红,表情抑郁,时见太息,舌赤,苔薄黄,脉弦略细,右关较弱。

诊断:经期延长(肝热脾虚)

治疗原则:清肝健脾、养血止血。

处方:清肝止淋汤加减。

当归15克、白芍30克、生地15克、阿胶10克(烊化)、丹皮10克、黄柏8克、香附5克、肾型小黑豆30克、红枣10枚、女贞子15克、早莲草15克、焦芥穗10克、海蝶峭1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服二剂后已无血,嘱下次行经第五天再服二剂。以后经至转为正常。[6] 


参考文献

[1]  清,傅山撰.欧阳兵整理.傅青主女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

[2]  韩俊英,马建中.清肝止淋汤方证剖析[J].山西中医,1993,9(4):11.

[3]  任光荣.《傅青主女科》带下五方的学习应用体会[J].甘肃中医,2008,21(11):3-4.

[4]  韩俊英,马建中.清肝止淋汤方证剖析[J].山西中医,1993,9(4):11-12.

[5]  武风莲.清肝止淋汤临床应用举隅[J].山西中医,2000,16(6):33.

[6]  李玉兰.清肝止淋汤在妇科血证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1991,(3):12-13.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刘春生)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投稿热线
  • 留言
  • 位置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