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摘要】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因其学术理论年代久远,抽象深奥,直观性不强,教学中常常遇到难以被学生潜在现代思维意识所接受的难题。我校“齐鲁名家学术经验传承”教学团队,从学生的学情状况和教学规律出发,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力争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丰富《伤寒论》教学内涵,以及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伤寒论》是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理、法、方、药一线相贯、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著作,为后世临床树立了典范。《伤寒论》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必修课程,在中医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能否学好《伤寒论》,直接关系到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然而,《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距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其撰写体例为条文形式,理论抽象深奥,直观性不强。因此,《伤寒论》课堂中存在学生主动性差、辨证思维能力不足以及师生互动交流缺乏等问题。我校“齐鲁名家学术经验传承”教学团队从学生的学情状况和教学规律出发,对《伤寒论》课程精心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丰富经典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方剑锋,王保华,李赛美.微课结合PBL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6):26-28.

   [2] 温雅,曲夷,张沁园.对分课堂在伤寒论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医教育,2017,36(5):47-49.

   [3] 张萌,门九章,何丽清,等.翻转课堂理念下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实践课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0):13-15.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教研室  白辉辉 张珊珊 王爱英  )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投稿热线
  • 留言
  • 位置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