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摘要: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研究已久,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优势,本文从慢性心衰的病机,尤其是阳气不足导致慢性心衰的病机、现代医家对慢性心衰的研究,西医与阳气不足慢性心衰的关系、治疗方法、以及病例举例等五个方面阐述。 


     基金项目: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项目(20171350)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物质生活、医疗卫生条件虽然改善,但是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上升,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是心力衰竭,目前中医对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治疗的研究也不断的深入,大气下陷理论被许多医家接受,并且越来越应用到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大气下陷理论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尚不全面,因此本文进一步阐述二者的关系。


    中医多将心衰归为“心痹”“心水”“心悸”“怔忡”“喘证”等范畴,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以心气虚、心阳虚为本,也可见于心阴虚,标实为血瘀、痰饮、水湿,主要病位在心,与五脏密切相关,病情复杂。慢性心衰是心脏病的严重阶段,病机多表现为心阳虚甚至阳气下陷,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太阳病汗吐下太过可致心阳气虚、水气凌心,吴谦的《医宗金鉴》亦言:“发汗后心下惊悸者,乃虚其心中之阳。”可见心气虚、心阳虚与心衰的发病关系密切,张锡纯提出“大气下陷”也可致心衰,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胸中大气下陷”可致“短气,常觉上气与下气不相接续”“气短不足以息”“怔忡”等类似心衰诸症。


   参考文献

[1]邱伯雍,王永霞. 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31(06):619-621.

[2]崔向宁. 大气下陷理论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指导意义[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05):721-725.

[3]李国臣. 升陷汤的临床应用概况[J]. 湖南中医杂志,2018,34(09):218-219.

[4]徐文伟,李乙根,杨忠奇,李秋桦. 基于宗气理论治疗心衰病的探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18,27(05):932-934.

[5]陈可冀,吴宗贵,朱明军,毛静远,徐浩,罗静.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05):340-347.

[6]洪芳,滕龙,何建成. 中西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相互作用研究的进展[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0,29(02):253-255.

[7]田黎,刘泽银. 试从张锡纯大气理论探析心力衰竭的针灸选穴思路[J]. 四川中医,2017,35(07):36-38.

[8]黄婷,曾建斌,万蝉俊,叶丽琴. 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 中医药通报,2016,15(05):70-72.

[9]赵立君,李凤娥. 强心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48例[J]. 河南中医,2016,35(3):433-434.

[10]高静,弋新,吴晨曦,柏丁兮,叶艳,朱蓉,吴霜. 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在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4):443-448.

[11]张海燕. 运动康复训练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04):70-72+77.

[12]程昌艳. 手法按摩与情志护理联合干预对慢性心衰心功能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16,34(5):207-208.

[13]周爱民,胡雪松,刘本华,赵凤林. 中医外治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03):377-379.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郎硕1 ,石志敏2,郎倩3 (1.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210;2.唐山市中医医院骨伤疼痛科,河北唐山 063000;3.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护理部,河北唐山 06320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投稿热线
  • 留言
  • 位置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