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讲座(一)

三部六病讲座(一)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与三部的划分

马文辉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太原030024

关键词:三部六病;辨证论治;渊源;讲座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2.01-049         文章编号1672-27792012-01-0088-02

 


 

三部六病学说是中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刘绍武先生(1907-2004年)多年研习《伤寒论》后提出的崭新学说。该学说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成了一套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完整体系。它来源于《伤寒论》,又是对《伤寒论》的继承和发挥。

马文辉系刘绍武先生弟子,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学科带头人,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承担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培训基层医生千余名,编写了以《刘绍武讲评〈伤寒杂病论〉》和《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为代表的多部学术著作,发表了以《古天文历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思辨框架》、《〈伤寒论〉的三部定位和六病辨证》等为代表的专业论文四十余篇,研制开发了皮康合剂等六类制剂品种。

三部六病学说依据人体可区分为整体、系统、局部组织器官三个层次,形成了整体气血论、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局部证治观三部分内容,其中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三部六病学说的主体部分。本系列的前半部分着重讨论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整体气血论将在本系列稍后篇章中详细论述,局部证治观由于体系庞大、内容丰富,限于篇幅,不能尽述,故在本系列最后篇章中举具体疾病为例加以论述,以呈现其基本面貌。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以《伤寒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伤寒论》的哲学思想源于《周易》“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的思想;《伤寒论》受《内经》影响也很深,但并非借鉴了其经络思想,而是取法于《素问•阴阳离合论》中“开阖枢”的思想。

《周易》“一分为二”的阴阳属性论是《伤寒论》辨证分型的总纲。一分为二、阴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宇宙间的普遍法则,《伤寒论》把这种阴阳属性论引入了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同时把抽象的哲学阴阳变为具体的医学阴阳。

《周易》“一分为三”的三极结构论是《伤寒论》辨证定位的基础。三极上中下,三才天地人,三极和三才是《周易》结构层次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结构是功能之本,无结构也就无功能,离开了三极结构,阴阳将无所依托,不复存在。《伤寒论》把三极思想引入辨证论治后,即形成了“三部”的概念。

《周易》的“三极六爻”思想是《伤寒论》“三部六病”的渊源。六爻是卦的基本单位,是结构和功能的高度统一。《伤寒论》把“三极六爻”思想引入辨证后,就形成了“三部六病”的辨证方法。三部为表部、里部、枢部(亦称半表半里部);六病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三部之中发生病变,兼三部而两之,故成六病。

《内经》中的“三阴三阳”有多种含义,大家较为熟悉的是其作为经络命名时的含义。经络之阴阳由络属脏腑及循行部位所决定,在表在外者属阳,在里在内者属阴。十二经络发生病变后临床表现多为线型分布,或反应于所络属的脏腑。

《伤寒论》六病的命名与《内经》十二经脉不属于同一个概念范畴。六病取法于《素问•阴阳离合论》之“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的阴阳论述,所以表阳为开,表阴为阖,里阳为阖,里阴为开,一开一合,对立互根;半表半里居中为枢。三部阴阳开合失常,就会出现六病。三部是对机体结构层次的划分,六病是三部之中所发生的病理性反应。六病的阴阳是用以说明疾病的时间、空间、属性。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三部的划分

人体结构虽然复杂,但均可以抽象为暴露于自然界的表部,包裹在内的里部,介于两者之间的枢部(亦称半表半里部)。在人体这个圆筒结构内,装填着担负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系统、器官和组织。

2.1  表部  人体中与外界相接触的部分和支撑机体的躯壳框架为表部。表部以肺脏为主导,在动物进化过程中,肺脏逐渐取代了皮肤呼吸的功能,肺与皮毛关系密切,功能相连。因此,皮肤、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外周神经等属于表部范畴。表部的功能是适应环境,并与之发生密切关系,以完成呼吸、运动、体温调节和与外界的信息互换。

2.2  里部  人体中和饮食物相接触的部分为里部。在人体,上自口腔,下至肛门,以平滑肌组织为主形成了一条粗细不匀、弯曲缠绕的管道,构成了有机的里部系统,这其中胃承担着“主受纳”的功能,在饮食物的传输方面起主导作用。《伤寒论》中用“胃家”代表胃、小肠、大肠等腑系统;小肠承担着“主运化”的功能,小肠将经过胃初步腐熟的食糜充分消化、吸收,使水谷精微进入体内。因此,里部的功能是适应饮食,完成水谷和水液的摄取、消化、吸收、排泄。

2.3  枢部  人体中通过大血管与心脏相连的部分为枢部。枢部以心为主导,表部吸入的清气和里部吸收的水谷精微注于心,合化为赤而变成新鲜血液。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环周不休,营养周身,人体中任何一处都要受血液的灌注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血液无处不到,是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中枢神经、心、肝、胰、脾、肺、肾、内分泌腺体等内脏都属于枢部的范畴。枢部横跨表里二部,其功能是沟通表里内外,因此枢部又叫半表半里部。

2.4  表部、里部、枢部共同构成有机的整体  表部、里部、枢部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每一部都不能离开整体而单独存在。表部与空气接触,吸清吐浊,完成气体交换;里部与饮食物接触,运化水谷,完成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糟粕的排泄;由表部摄取的清气和里部摄取的水谷精微,在体内通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形成血液。血液的循环,沟通了表里,形成了枢部(半表半里部),初步达成了机体的完整和统一。

肺脏既是表部的主导器官,又是枢部的重要器官,因为在肺脏的终末结构肺泡的两边,一边是外界的空气,另一边是川流的血液,肺脏通过其特有的结构将外界与血液联系起来,血气屏障是血气交换的通路和场所,因此肺脏具有二相性,为表部与枢部的中介脏器。肝脏和胰脏既是里部的重要器官,又是枢部的重要器官,肝脏和胰脏是体内第一和第二大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胰液、多种激素和酶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关系密切,里部吸收的水谷精微也均需通过肝脏进入体循环,血食屏障是血食交换的通路和场所,因此肝脏和胰脏具有二相性,为里部与枢部的中介脏器;肾脏是枢部的重要器官,通过血尿屏障调节血水关系,主管水液代谢的调节,表部通过汗液,里部通过大便亦参与水液调节,因此肾脏为表里二部的中介脏器。心脏是枢部的主导器官,心主血脉,血走全身,三部的相互联系要通过枢部完成,心脏为三部的中介脏器。

当体内各部分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时,正常的生理功能得以发挥。当体内任意一部分出现偏盛偏衰的状况时,就会发生各种疾病。当机体各部出现实性或热性改变时,会发生三阳证(表阳证、里阳证、枢阳证);出现虚性或寒性改变时,会发生三阴证(表阴证、里阴证、枢阴证)。三阳证和三阴证是体内矛盾相互对立的结果,有时阳性和阴性的表现会因一定的条件,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使得疾病只表现出所在部位的部性,而呈现出非寒非热非虚非实的混合性,这种状态称为“部证”。三阴三阳证和每部的部证均对应一种治疗方法。

复习思考题:

1. 三部六病学说分为哪三部分?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2.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的“三部”分别指什么?“六病”分别指什么?“三部”的范畴各是什么?“三部”各有什么功能?

(本文校对:王治华  收稿日期:2011-11-25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投稿热线
  • 留言
  • 位置
  • 会员